1.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无法离群索居。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以及沟通协调,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2.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掌握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及控制自身行为能力,用以适应社会的心理特征。
3.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所以,从幼儿起就开始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4.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取决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的状况。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
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在音乐活动的某个环节安排音乐游戏,以调节教学节律,活跃教学气氛,而较少将音乐游戏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来完整呈现。应该如何创编适当的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的创编原则:
(1)音乐性:这一原则体现在音乐素材应形象鲜明,结构工整,能随音乐的变化想象并表现游戏情节。例如“小猪盖房子”的A段音乐反映了小猪盖房子的情景,音乐轻快、活泼,富有节奏感、韵律感,加上配器中加入了模拟的猪叫声,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有利于幼儿表现相应的游戏情节;B段音乐反映了狮王检查房子的情形,音乐缓慢、沉重,与A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幼儿可以借此清楚地区分游戏角色,顺利地变化游戏情节。
(2)游戏性: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音乐游戏除了角色表演外,还注重玩法和规则,突出高潮的设计与处理:例如,在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鱼”中,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大鲨鱼和,小鱼,通过鱼游、鱼吃食、鱼躲藏等音乐变化,小鱼投入到游戏情境中,最终以“躲藏”游戏达到高潮。
(3)趣味性:
一是音乐游戏材料应幽默、诙谐、夸张。例如,“老鼠送礼”是一个带歌词的音乐游戏,旋律选自电影《三笑》“点秋香”片段,教师巧妙地将老鼠给自己的天敌――猫送礼的情节填进了歌词,使游戏充满情趣。
二是游戏玩法的起伏、变化。在每一次游戏中,教师不断地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以保持幼儿适度的兴奋感。例如,“老鼠送礼”通过变化三种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和幼儿的兴奋状态。首先,每个幼儿独自玩手指游戏,以巩固歌词,熟悉在歌曲最后一个音抓、逃的规则;接着,幼儿两两结伴玩手指游戏,融入合作交往的因素。由于这两种玩法都是坐在椅子上进行的,所以教师能很好地控制幼儿过度兴奋,使他们在舒适的情绪状态下轻松自如地学会玩法和规则。最后,幼儿进入第三种玩法,加入了师幼互动和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追、逃的情节,他们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4)时代性:这一原则体现在教师设计游戏时能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整合现代教育理念,给音乐游戏注入时代的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如“小猪盖房子”游戏改变了动物间弱肉强食的关系,以小猪盖房,狮伯伯查房,最后获得成功的游戏情节,表现了动物间平等、友好、合作、充满关爱的美好情感。
1.小班幼儿音乐教学重点:
(1)对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兴趣,喜欢倾听优美的声音,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熟悉、喜爱的歌曲和乐曲,初步学会使用表演道具。
(2)学习感受性质鲜明单纯、结构短小明晰的歌曲和有标题的器乐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在感受的同时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体验比较典型的摇篮曲、舞曲、进行曲、儿童歌曲等不同情趣。
(3)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和舞蹈表演。
2.中班幼儿音乐教学重点:
(1)能在一定时间内注意力比较集中地倾听、观赏音乐、舞蹈作品,积极地感受音乐、舞蹈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养成安静倾听、欣赏的习惯。
(2)在有对比的情况下,学习分辨音乐中差别较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特征和音色的变化,体验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意。
(3)能正确区分二拍子和三拍子的音乐,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音乐的不同情趣。
(4)在掌握前奏、间奏、尾奏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表现乐句、乐段的开始和结束,初步了解音乐结构中的重复与变化的规律,体验倾听和观赏活动的快乐。
3.大班音乐教学重点:
(1)有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情趣,能够欣赏更多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乐曲、歌曲和舞蹈,更加细致地感知和体验这些音乐作品的内容和独特风格,感受不同形式的艺术美。
(2)进一步学习使用其他各种非音乐的艺术手段,提高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的能力,能用自己的喜欢的表现方式大胆表达较复杂的乐曲是如何推进情节、表达情感的。能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恰当的用服装、道具等多种形式表达内心的感受。
(3)就音乐形象与情节展开想像,为用音乐表演手段(如戏剧表演等)进行二度创作式的表现做准备,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把握。
1.首先应该明确,观察笔记是教师对幼儿区域观察或者个案观察的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认识和了解,便于教师自身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寻找更可行的教育方法。观察记录应该是一个连续性的观察,所以一个学期只对一个观察对象进行观察,观察对象的选择可以是教师平时认为比较“特殊”的幼儿,比如幼儿的行为、习惯、语言等有一些特别的表现。而观察目标一定是问句形式的,老师平时困扰的一些疑问,比如“小明为什么玩玩具时总是打人?”
2.确定了观察对象和观察目标,接下来较为重要的就是记录的过程,观察记录的过程应该客观、真实、具体,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描述,也不能出现笼统的概括性的用词,以便真实地记录幼儿当时的情况。
3.教师通过对过程的了解,进行原因的分析,并制定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制定的措施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所以在不断的发现探索中,反复地去研究,从而制定出更适宜的方法策略。
4.在批阅教师观察笔记时,发现教师观察记录是否目标明确?观察过程是否原汁原味地记录,观察分析是否科学专业,采取的教育措施是否可行等,给予老师适时的方法建议,帮助老师在自己记录、自己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教师向学术型教师转变。
更多幼儿园加盟精彩内容:幼儿园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实现低风险运营?
©Copyright京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今天已有260位投资人获取了投资预算
您的投资预算: 316654 元
场地费: 106647 元
装修费: 106647 元
人工费: 71425 元
您的回报: 642147 元
感谢您的支持,已收到您的信息资料,加盟老师会在1到2个工作日跟您联系,为您详细解析加盟投资计划,请您务必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