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在幼儿园愉快地生活一天?教师如何愉快地工作一天?从接第一个孩子开始,我们就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迎接新的一天。要求如下:
1.园长、保健医、招生主任、外教、班级班长每天早晨需在门口迎接家长及幼儿来园。面带微笑地向每一位家长及幼儿打招呼、问好,教师先问候幼儿,再问候家长,问候时与幼儿、家长有眼神交流。
2.主动向家长询问有无特殊需要及要求。
3.主动亲切接待幼儿,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拉着幼儿手进园。
4.对哭闹的幼儿严禁从家长手中抢抱及漠视。
5.对情绪不好的幼儿询问原因,向家长介绍如何让幼儿愉快入园。
6.园长关注各员工是否到岗及状态。
7.如果孩子9点仍未到园,班级教师必须与家长联系并了解情况。
8.如果孩子连续2天未到校,园长(教学主任)直接电话联系家长,并做好电话记录,保存于学生档案中。
9.幼儿进班后,鼓励孩子独立换鞋、挂书包、整理衣物,提醒成人: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能给予孩子协助。
10.保健医给幼儿检测体温及询问幼儿服药时间及服量,做好登记,并发放入园健康卡。
什么是服务:
人们彼此需要,我们接受周围人们的服务,同样我们也为他人服务。服务就是给予,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而给予。有一个服务的态度,意味着寻求帮助别人的办法,而不是等待别人请求帮助。别人的需要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当你以服务为导向时,你就能想出办法,帮助别人。
为什么要实践服务:
如果人们从不愿意为别人做点事情,每个人就只能靠自己。有人遇到麻烦或需要帮助,就没有人会去帮助他,有了为他人服务的态度,我们就会在周围建立起爱和幸福。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关怀,当每个人需要照顾的时候,就会得到帮助。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服务是为我们的孩子、家长及周围所有的人。当我们服务时可以这样说:“你需要我的帮助吗?”或“我可以帮助你吗?”也可以通过一些为别人服务的机会主动服务,给人带来方便。
B.教师行为:
无论我们在幼儿园还是社区,我们都彼此给对方创造了很多互相帮助和服务的机会。如在别人需要服务时:帮别人开门、拿东西、为幼儿分餐等。
1.家长会盲目地找小学老师授课,完全按照小学的授课模式来教幼小衔接的课程,误以为幼儿园老师教不了。
2.家长会认为到了大班才进行幼小衔接的课程学习。
3.家长即使看到幼儿园有幼小衔接课,也认为不是小学老师需要的课程。
4.针对家长误区告知家长;严格地说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入幼儿园从能力层面和知识层面都是在为下一个转折期做准备。要让家长意识到托小中及家庭正确的养育方式都是在做幼小衔接。
5.针对家长误区,幼儿园要做到,帮助家长把握好幼小衔接的“度”。中班开始就要和家长谈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优势及专业性,杜绝大班幼儿转学现象。
1.一课三研的概念:
一研:选课—理论学习—说课—第一次实践课—第一次研讨反思。
二研:修改课程教案—再次实践课程—再次研讨反思。
三研:再次修改课程教案—三次实验课程—三次研讨反思—确定最佳教育活动方案。
2.先让新教师理解 “一课三研”是一种教研方式,指的是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幼儿活动时,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实践探究,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讨论所存在的问题。带领新教师多听、多观察教研小组的老师是如何得到最终答案的。
3.一课三研活动中,先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研内容后所有的教师都要考虑“如果我来授课,准备怎样做?”、“我为什么要这样备课?”。在观摩活动时,要思考“活动中有什么好的经验?为什么?”、“这样提问有什么不妥之处?为什么?”、“如何提问幼儿更容易理解?如何让问题的指向性更明确?”。老师们在活动过程中,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时刻问自己“为什么?”。因此每一个老师都必须牢固地掌握幼教法规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从而激发教师主动地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理论学习中被动学习的无效局面。
4.一课三研活动,我们要根据培养目标选择恰当的教育活动,在制订教育目标时,会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和适切性,做到明确具体。在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
©Copyright京学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今天已有260位投资人获取了投资预算
您的投资预算: 316654 元
场地费: 106647 元
装修费: 106647 元
人工费: 71425 元
您的回报: 642147 元
感谢您的支持,已收到您的信息资料,加盟老师会在1到2个工作日跟您联系,为您详细解析加盟投资计划,请您务必保持电话畅通~